文化观察丨电子榨菜味道如何?

  新闻资讯     |      2024-02-04 03:17

  文化观察丨电子榨菜味道如何?眼下,那些适合下饭的剧集、综艺、短视频和音频,被称以“电子榨菜”流行开来,让人感到愉悦的同时也能顺便摄取信息。边看边吃,眼前的饭都香了——

  吃饭时不看点视频就觉得索然无味,眼下,那些适合下饭的剧集、综艺、短视频和音频,被称以“电子榨菜”流行开来。榨菜是一种常见的腌制品,可作配餐小菜,给饭菜提味增香。电子榨菜也是一样,让人感到愉悦的同时也能顺便摄取信息。边看边吃,眼前的饭都香了。

  电子榨菜,言下之意是配菜,但其实“看什么”与“吃什么”同等重要,电子榨菜显然已经成为佐餐标配,更有沉迷于电子榨菜的人坦言:分不清是为了一顿饭选择下饭的视频,还是因为电子榨菜点了一份外卖。电子榨菜,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电子榨菜的说法虽然是新近创造出来的,但其描述的情景,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更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饭点打开电视机,伴着准点播出的早间新闻、晚间热播剧边吃边看的场景,镌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在熟悉电子榨菜之前,人们将这类视频称为下饭视频。

  不过,现在说的电子榨菜与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从一群人吃饭变成一个人吃饭。这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受益于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随时随地地打开自己想观看的内容,电子榨菜不再恪守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景,变成一种随想随得的便利。随着独居生活的普及,电子榨菜变得更有必要。吃饭场景发生了变化,一家人享用的下饭视频就变成独属于个人的电子榨菜。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赵蕾(化名)说,一天之中能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这些时候她更喜欢跟电子榨菜度过。她从大学时,早在电子榨菜的说法还未出现就开始了跟电子榨菜共度三餐的生活。上学的时候,她不喜欢在喧闹的食堂吃饭,而是将饭菜打包回宿舍,打开电脑或ipad,戴上耳机,翻出最近热播的剧集或综艺,一边看一边慢慢享用,给自己创造出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安全感和放松感十足。如今,赵蕾依然保留着这个习惯,下班回家,点好外卖,打开电视,已经成了一种颇有仪式感的事情。“比起聚餐来,更喜欢配着电子榨菜吃饭,能免去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压力。”她最后总结,“电子榨菜必须是独自享用才够味。如果一顿饭少了电子榨菜,总觉得缺点什么。”

  电子榨菜为无数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陪伴。80后青年学者王程韡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上,‘电子榨菜’其实是最广义的社会隔离小环境,让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重组社会。”电子榨菜,便是应这样的需求而生。

  有了电子榨菜,饭菜就能吃得更香吗?国外有科学研究对在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杂志和什么都不看三种状态下的用餐行为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进食,总卡路里的摄入量增加了15%,脂肪的摄入量更高。电子榨菜能佐餐,让人胃口大开,看来不是虚谈。但沉迷于电子榨菜的人,当然不全是为了食欲。

  一顿饭的时间有限,只能穿插在工作、学习和休息之余,这就对电子榨菜的时长提出了要求——不能太长,等饭吃完视频也就该结束了;也不能过于沉浸其中,影响接下来的工作或学习。

  因此,短视频平台上时长十几分钟的视频,尤其受榨菜党的偏爱。赵蕾有一个名为“电子榨菜”的视频收藏夹,如今里面已有百余个视频,囊括了美食制作视频、吃播视频、vlog视频、影视解说等门类。视频大多数在十几分钟,最长的一条视频时长为四十五分钟,相当于一集电视剧的长度。

  既然是速食,便不要求深度。吃饭之余,无暇分出精力来一一琢磨隐藏在视频里的细节,因此,内容密度高的视频被自动筛出,轻松不费脑的视频则在电子榨菜的竞逐中脱颖而出。全媒派曾就电子榨菜的话题展开调研,结果显示,68%的受访者在消费电子榨菜时偏爱轻松治愈的风格,而72.4%的受访者则喜欢搞笑诙谐类的电子榨菜。

  而这其中米乐M6官方网站,无需投入太多时间就能了解大概故事的影视解说成为电子榨菜中最受欢迎的类别之一。此外,在盘点电子榨菜的常客时,各类经典老剧基本在列,由于经过反复观看,对剧情足够了解,台词甚至都可以倒背如流,随便从哪里切入都不会影响观看体验,也可以随时退出。一遍遍地重刷,还能留意此前不曾注意的细节,可谓一举两得。“重点不在于学习什么知识,而是在属于自己的这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里放松身心,而且能顺便接收一些新的信息和观点。”赵蕾说。

  如此看来,电子榨菜的盛行,似乎也是当代人高效利用时间的一个旁证。连吃饭的时间也不放过,感官并用,多线条工作。在像挤海绵一样挤出来的闲暇里,品尝速食化的电子榨菜,在有限的时间里干尽可能多的事情,将效率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一切速食化事物的担忧如同对它的拥趸一样同步存在。榨菜吃多了对身体无益,电子榨菜吃多了当然也会有诸多弊端。速食带来的信息接受浅薄化、严肃内容娱乐化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以剧情解说为代表的电子榨菜将原本营养丰富的食材进行简单处理,掩盖了其原本的口味的丰富,无异于暴殄天物。品尝电子榨菜,看似是对时间的高效利用,实则是一种消费。我们应当警惕这类电子榨菜的潜在危害。

  不过,也需要看到,电子榨菜的消费者并非全然是被动接受的。从其命名上看,电子榨菜是一种“自我降格”,不是电子珍馐、电子饕餮,而是电子榨菜。电子榨菜的消费者都知道其内容一般是浅显的,短平快的,是一种调剂而非主菜,对什么时候该选择电子榨菜,什么时候该选择主菜,也存在一定的清醒认知。

  有人担忧,电子榨菜的流行,是否会倒逼内容生产者主动迎合电子榨菜的需求、主动消解内容深度,以电子榨菜为目的生产文化产品。不能否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当下,已经有剧集在宣发时打出电子榨菜的旗号,成为剧集营销的招牌。前段时间热播的《卿卿日常》主打轻喜剧风格,剧情波澜不大,且有不少美食情节,是一部适合下饭的剧,剧方在推广时就有意跟电子榨菜这个词在一起,也成为不少剧粉对外安利的推介词。可见,电子榨菜逐渐变成一种流量密码。

  观众对电子榨菜的选择不是没有门槛的。其实,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子榨菜的概念也有泛化的嫌疑。并非所有的电子榨菜都意味着速食和低质。DT塔门曾进行调查,备受年轻人欢迎的电子榨菜Top30,都是《武林外传》《甄嬛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老友记》《请回答1988》《琅琊榜》《父母爱情》等经典老剧,反面说明,电子榨菜也有一定的门槛。那些耐得住市场和时间的检验、常看常新的老剧才能成为电子榨菜。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如果内容生产者以电子榨菜自居,或许连当电子榨菜的资格都没有。